53名人网 手机版
首页 > 人物百科 >

周幽王为什么会被杀——烽火戏诸侯是真是假?

时间:2025-08-18 01:02:38


周幽王是周宣王姬静之子,母亲姜后是齐国国君之女,周宣王在位时期,将其立为太子。周宣王晚期对外战争屡屡受挫,国势已江河日下,周幽王接手父亲留下的烂摊子,他没有父亲早年的励精图治,继位以后贪婪腐败,不问政事,任用虢石父为卿士,执掌政事。

虢石父为人奸佞乖巧,善于奉承,贪图财利,但周幽王却很重用他,因此引起百姓强烈不满。而致使西周灭亡的导火索,是幽王废长立幼事件,废黜原太子宜臼,而更立幼子伯服,究竟是是什么原因,导致幽王不顾大臣的反对,甚至不惜与申国开战也要更立太子,我们已不得而知,但此事件直接加速了西周的灭亡。西周灭亡这件事是周幽王肯定难逃干系,需要负主要责任。可笑的是,关于西周的灭亡,后人却全部归咎于一个女子身上,而且这口大锅一背就是数千年

刘向《列女传》:“幽王惑于褒姒,出入与之同乘,不恤国事,驱驰弋猎不时,以适褒姒之意。饮酒流湎,倡优在前,以夜续昼。”

上古的神龙

夏朝末年,有二条神龙停在夏帝的朝廷前,说道:“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。”夏帝占卜,或杀掉龙,或赶走龙,或留下龙,都不吉利。夏帝又占卜请求能得到龙的唾沫储藏起来,才吉利。于是陈列玉帛,并以简策写文告请神龙,龙离去后留下唾沫,夏帝用匣子把唾沫装起来,除掉地上的唾沫痕迹。

夏朝灭亡,这匣子传到商朝。商朝灭亡,这匣子又传到周朝。

经过三个朝代,没有人敢打开它。到周厉王末年,打开观看。唾沫流到宫中,无法除去。周厉王就命令妇女赤着身子对它大声呼喊,唾沫便变成一只黑蜥蜴,窜到周厉王的后宫。后宫有个侍女,刚七八岁,碰上它。周宣王时,这个侍女成年后便怀孕,没有丈夫却生下孩子,她很害怕,就将那个孩子丢弃。

一语成谶

谶语云:“檿弧箕服,实亡周国”。

曾有小女孩唱着歌谣:“桑木做成的弓啊,箕木制成的箭袋,是要灭亡周国的。”当时周宣王听到这首歌,震惊不已,很害怕是真的。下令全国抓捕卖桑木作的弓箭之人,正好周国有一对夫妇卖桑弓箕箭袋,他们为了躲避抓捕开始逃亡。夫妇俩在逃跑的路上,遇到那侍女丢弃在路旁的那个怪女孩,夜间啼哭,因此可怜她,便将她收养。于是,夫妇俩逃到褒国。后来,褒国人有罪,便请求献上那位侍女丢弃的怪女孩给周幽王来赎罪。此女便是褒姒,因是从褒国而来,故称褒姒。

周幽王得到褒姒后,对她非常宠爱。后来,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(姬)伯服。褒姒生下儿子伯服后,周幽王对她更加宠爱。最终周幽王竟然废黜王后申后(申国国君申侯之女,后来周幽王立她为王后,故称申后)和太子姬宜臼(申后所生,即周平王),而立褒姒为王后,姬伯服为太子。太史伯阳因周幽王太过宠幸褒姒,认为祸患已经形成,谁也无法改变,西周必会灭亡。

红颜祸水

褒姒不爱笑,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,但褒姒始终不笑。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,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。有一次,周幽王点燃烽火,诸侯都率兵赶来。诸侯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,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,果然哈哈大笑。周幽王非常高兴,因此多次点燃烽火。后来诸侯们不再相信,渐渐不肯应召而来。周幽王十一年(前771年),申国联合缯国、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,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,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。犬戎最终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,俘虏褒姒,西周灭亡。

钱穆在《国史大纲》中曾对“烽火戏诸侯”之事提出怀疑

“此委巷小人之谈。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,至而闻无寇,亦必休兵信宿而去,此有何可笑?举烽传警,乃汉人备匈奴事耳。骊山一役,由幽王举兵讨申,更无需举烽。”

烽火戏诸侯是真是假我们先不去深究,但周幽王八年(前774年),周幽王废嫡立庶,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,而立宠妃褒姒为王后,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,如此不公的对待女儿和外孙,致使申后的父亲申侯大为愤怒。申国和周室的关系直转急下。做为娘家势必要给申后讨要说法的,而周幽王听说申国正积极联络其他诸侯国打算“武力维权”,周幽王不想坐以待毙,打算先下手为强,于是主动出击讨伐申国。

申国开始的封地在宗周以西,大致的位置在今陕西省西部,周宣王时期率师征伐荆蛮后。为了巩固对南土的统治,宣王将其舅舅申伯徙封于谢(大致在今河南南阳),于是形成南申国,爵位由伯爵晋升为侯爵。而在陕西故地仍然保留的申国成为西申国。可见申国与周的联姻关系早在宣王父亲周历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。周幽王罢黜申后和太子可能是想摆脱这股外戚势力。可是想要摆脱这一外戚集团谈何容易。结果就是周幽王十一年(前771年),申侯联合缯国、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,于是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,西周灭亡。周幽王死后,诸侯们与申侯共同拥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继位,并迁都于成周洛邑,是为周平王,史称东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