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败,他的父亲赵奢其实早就有所断言
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败,他的父亲赵奢其实早就有所断言
一代雄才,落拓无踪
战国时期,百家争鸣,诸子百家辉煌绽放,影响力延绵后世。而在这群智者、战略家中,赵国的名将赵奢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。其精湛的军事谋略、一马当先的勇气,都在历史的镜子中熠熠生辉。然而,即便赵奢是一代军事奇才,他的儿子赵括却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"纸上谈兵"典型。
赵括能够继承父亲的衣钵,的确也应该归因于家庭背景的优势。但是,最终他在长平之战的惨败,也暴露出了他和父亲之间,在军事谋略上的天壤之别。这一失利,不仅令赵国蒙受巨大损失,更是一代雄杰的彻底沦落。我们不禁要问,一个曾经风头正劲的名将之子,究竟为何会沦落至此?
在探寻这个谜团的同时,我们也不得不去思考,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成就辉煌的人物,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人生故事。他们的崛起,他们的沉沦,无一不昭示着人性的复杂与多样。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平,共同领略他那独特的人生轨迹。
从无名到大名鼎鼎
赵奢,生于战国时期的赵国,是个典型的"大器晚成"型人物。在年轻时期,他经历了坎坷的人生历程,被迫流亡他乡,但最终凭借自身的卓越才能和不屈的意志,在中年以后才真正崭露头角,成为了一代名将。
赵奢最初是在赵国的骑兵队伍中服役,参与过诸多军事冲突。直到沙丘之乱,他不幸遭到了赵国权臣李兑的清算,才不得不逃亡到了北方的燕国。在燕国,他凭借着丰富的与游牧民族作战的经验,很快受到了当地王室的青睐,被委任为上谷地区的守将。在这期间,他率领燕国军队与游牧民族展开了激烈的交战,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。
后来,随着赵国内部局势的变化,赵奢终于有机会重返祖国。但令人遗憾的是,此时的赵奢并未受到应有的重用。他只被任命为一个小小的税务官员,负责管理全国的赋税。然而,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岗位上,赵奢也展现出了他独特的品格与魄力。
一天,赵奢在工作中遇到了一起棘手的案件。平原君赵胜,赵国赫赫有名的权贵之一,竟然敢拖欠国家赋税。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疑是不敢触及的禁区,但赵奢却毫不退缩。他当场杀掉了平原君的9名亲信,直接与这位权势滔天的贵族对峙。令人惊讶的是,平原君最终被赵奢的气概所折服,不仅没有对他采取报复行动,反而认为他是一个非常贤能的人,并将他推荐给了当时的赵惠文王。
从此,赵奢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。赵惠文王任命他为全国的税务局长兼财政部长,负责管理整个国家的财税收支。在他的管理下,赵国的财政运转更加规范,百姓生活也更加富裕,国库也日渐充实。这个曾经被人认为不过是一个小小税务官员的平凡之辈,如今竟然成为了赵国的重要财政支柱。
但是,赵奢的才能并非仅仅局限于财税管理。在公元前280年,赵惠文王任命他为将军,并让他重回自己最擅长的领域——战争。这一次,赵奢证明了自己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行政管理者,同时也是一代军事奇才。
赵奢率领部队攻打齐国,一路高歌猛进,终于在短时间内拿下了齐国的边城商河。这一战果不仅彰显了赵奢在骑兵战术上的精湛造诣,也给赵惠文王留下了深刻印象。短短几年之内,这位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吏,如今已经成为了赵国与廉颇、乐乘齐名的顶级将领之一。
从此,赵奢的声名鹊起,成为了备受赞颂的战国名将。但他最为出色的一战,却要追溯到公元前270年的阏与之战。
气吞山河的一代名将
阏与之战,无疑是赵奢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战役。这是一场赵国与秦国之间的较量,关乎着赵国西北地区的命运。如果阏与城破,那么赵国的西北边防将岌岌可危,很可能会在今后的战争中节节败退。
面对这样的严峻局势,赵惠文王先后询问了廉颇和乐乘两位老将,但他们都劝说不要轻举妄动,因为路途遥远,难以及时支援。然而在听取了赵奢的建议后,赵惠文王终于下定决心,任命这位新晋的将领去解救阏与。
赵奢深知这一役的重要性,一路上却小心谨慎,屡屡拖延。不少将士都企图请战,却被他严厉惩罚。直到秦军已经在武安附近埋伏伺机,赵奢的部队才终于开进。此时,秦军原本以为可以利用赵军后勤不支的时机,一举歼灭对方。但是他们没有想到,赵奢竟然会采取另一种独特的战略。
赵奢不仅在北山设伏,而且还刻意引导秦军的间谍认为自己畏缩不前。等到间谍回到秦军大营后,果然秦军放松了警惕。这时,赵奢率领的骑兵部队迅速发起冲锋,一举占领了制高点北山。从高处纵身而下,赵军的冲击力顿时让
接上文继续完成文章:
秦军顿感措手不及。虽然秦军拥有强大的步兵部队,但面对从高地俯冲而下的赵军骑兵,还是难以招架。激烈的战斗后,秦军被彻底打散,阏与城下的围困也被彻底解除。这场战役不仅让赵奢一举成名,也让素有"不可一世"之称的秦国军队首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。从此,秦国再也不敢轻易东进,直到赵奢去世后,才终于发动了长平之战。
阏与之战的胜利,使赵奢获得了赵惠文王的高度赏识,被封为"马服君"。这个封号不仅彰显了他在赵国的地位,也昭示了他在骑兵战术运用上的卓越成就。有了这一战的声名鹊起,赵奢逐步成长为赵国三大名将之一,与廉颇、乐乘并列。在赵国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,他的出现无疑为这个国家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。
然而,即便赵奢已经成为了一代军事巨擘,但他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赵括的评价,却是"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,要是一定让他为将,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!"可见,赵奢并不看好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。
在赵奢的教育下,赵括也确实成长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"纸上谈兵"典型。在长平之战中,赵括的指挥失误导致赵军惨败,四十多万大军全军覆没。从此,赵国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,一蹶不振,这也成为了历史上最典型的悲剧性故事之一。
面对这样的失败,人们难免会对赵奢产生质疑和批评。但事实上,这个结局并非完全由赵括一人造成的。我们需要看到,当时的秦国已经发动了全国之力,誓要战胜赵国。这样的强大实力和决心,即使是一位如同赵奢这样的战略家,在面对时也很难取得决定性的胜利。
而且,赵奢和赵括作为两名不同性格的将领,所采取的战略战术也存在差异。赵奢更擅长主动进攻,而赵括则更擅长防守。从当时的局势来看,赵括的选择或许更为当务之急,但遗憾的是,他并没有赵奢那样的天赋和经验,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。
也许,如果真的有一位如赵奢般的战略家亲临长平之战,赵国的结果或许会有所不同。然而,历史往往无法重演,我们只能依据现有的事实来评判这段历史。无论如何,赵奢作为一代军事奇才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,他的风采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钦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