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3名人网 手机版
首页 > 人物百科 >

锦州往事:杨家将里的八贤王赵德芳,史上虽有其名,故事却是杜撰

时间:2025-08-22 02:53:12

翻阅《宋史》,我们可以看到,北宋皇室确实有赵德芳的名字存在,也确为宋太祖赵匡胤之子。也实实在在是位王爷。然而,按照宋史记载,宋太祖赵匡胤只有四子,其中还有两位早夭。实际只有次子赵德昭、四子赵德芳长大成人,而赵德芳也并非八王。

《宋史》列传·卷三:“太祖四子:长滕王德秀,次燕懿王德昭,次舒王德林,次秦康惠王德芳。德秀、德林皆早亡,徽宗时,追赐名及王封。”

从这里可以看出,宋太祖赵匡胤并无八个儿子,那么杨家将中的八王之说则似乎是杜撰。而赵德芳更是第四子,也并非排行第八。而宋史还记载了,赵德芳二十三岁就去世了。也不符合杨家将中的描述。

宋太祖

《宋史》列传·卷三:“秦康惠王德芳,开宝九年出阁,授贵州防御使。太平兴国元年,授兴元尹、山南西道节度使、同平章事。三年冬,加检校太尉。六年三月,寝疾薨,年二十三。车驾临哭,废朝五日。赠中书令、岐王及谥。后加赠太师,改楚王。”

因此,从宋史的记载中,很明显就可以看出,杨家将中的八贤王明显也是艺术加工,虽然确有其人、名字也叫赵德芳,人物也并非是杜撰,但围绕着八贤王的故事却是虚构的。

在评书、演义以及如今的电视剧中,八王赵德芳惩恶扬善,深受百姓爱戴,然而,为什么会有这种加工呢?也许有可能是文人等,将民间的情感寄托、对奸臣的痛恨、对美好的向往,以及各种猜测等等,借助艺术进行了加工,才形成了此种表达吧。

杨家将

太祖赵匡胤驾崩后,若以封建社会“嫡长子继承制”的规矩,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,就是赵德昭和赵德芳兄弟二人,但到最后,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却继位当了皇帝,形成了“兄终弟及”的现象。

而历史上关于赵匡胤壮年驾崩,儿子却未能子承父业,意外的是弟弟赵光义即位,关于此事,自古就有很多疑点,更成了宋代历史上的千古悬案。还有个“烛影斧声”的说法,虽然赵光义又整出个“金匮之盟”,但终是难以自圆其说,疑点重重。

然而,赵光义即位后,哥哥赵匡胤之子“赵德昭和赵德芳”、弟弟赵廷美也相继死亡,更是给历史留下一段猜想。

即使《宋史》列传·卷三中,也留下了一段“金匮之盟”的内容描述:

“盖欲太宗传之廷美,而廷美复传之德昭。故太宗既立,即令廷美尹开封,德昭实称皇子。德昭不得其死,德芳相继夭绝,廷美始不自安。”

这段记载中,写到“德昭不得其死,德芳相继夭绝,廷美始不自安。”廷美即为太宗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。按照金匮之盟的意思,太宗之后,由太宗弟弟廷美即位,廷美之后,皇位应归还太祖一脉的赵德昭。

赵光义利用“金匮之盟”当了皇帝后,这个金匮之梦必然也会成为约束,然而,却因符合即位条件的几人先后死去,太宗自然而然的将皇位留在了自己这一脉。

在高梁河之战中,宋军大败,赵光义腿部中箭,驾驴车逃出战场,一度失踪,宋军残部群龙无首,武将们开始讨论要拥立赵德昭为帝,却没料到赵光义又回来了,赵德昭为此受了猜忌。《宋史》载:“不知上所在,有谋立德昭者,上闻不悦。”

又因替有功之臣讨封被太宗训斥,赵德昭自杀而亡。后来,弟弟赵德芳也莫名其妙的二十二岁就 “寝疾薨”, 年纪轻轻,却于睡梦中死去了。

赵光义所谓“兄终弟及”的继位,虽又整出金匮之盟,但在民间却依旧难以堵住悠悠众口,皇位来路不正,弑君夺位的猜疑依旧难以洗脱,更因赵德昭、赵德芳相继英年早逝,弟弟赵廷美也忧郁成疾,三十八岁壮年而亡。“雍熙元年,廷美至房州,因忧悸成疾而卒,年三十八。”这些,都似乎验证了赵光义弑兄篡位的不光彩手段。

因此,民间才杜撰出来八贤王的故事,并嫁接到赵德芳的身上,经过文人墨客的不断艺术加工,最后融合而成的这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