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庄公(前757年-前701年),姬姓,郑氏,名寤生,是郑国的第三位国君。公元前806年,周宣王之弟姬友被封国于首都镐京附近,国号为郑,郑国由此建立。作为一个西周后期才出现的小诸侯国,第三代国君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,攘外安内,使得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。同时,郑庄公之行使得周礼逐渐崩坏
明君贤臣天降斯人齐襄公有两个弟弟:公子纠和公子小白。襄公残忍好杀,王公贵族们害怕被迫害,纷纷逃亡,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很早以前就逃出了齐国。公子纠去了他的姥姥家,鲁国;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。两人都密切关注着齐国的国内局势,准备随时回去争位。公子小白出逃之前跟高傒关系很好。现在高、国两大家族掌握着齐国的国政
公元前706年,装扮成戎人难民的戎人雇佣军突然袭击齐国,从齐国的西境奔袭而来,一路掠夺,马上就要冲击到国都临淄了。齐国国君齐僖公马上征调士族子弟入伍组成抵抗军队,由齐国上卿高傒率军准备出击。这支军队中,少年管仲和鲍叔牙都在列,管仲还担任了小小武官两司马,鲍叔牙担任伍长。齐国军队的层级,基本上参照周王
公元前707年,周桓王组织联军攻打郑国,双方在繻葛(今河南省长葛市北)爆发一场大战,最终郑庄公指挥郑军大败联军,史称“繻葛之战”。其中,在郑庄公的默许或指示下,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,差一点就射杀了周桓王,史记记载是“祝聃射中王臂”。祝聃既然瞄准周桓王的车驾方向射箭,说明他不可能是“特意瞄
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,管仲为相,帮助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主地位,在政治、军事、经济上都极具先进才能,被称“华夏第一相”一点不为过。拥有两个好基友,形成铁三角关系历史上有名的管鲍之交,讲的是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,但其实还有一个叫召忽的,也是他们的至交,而且他们之间形成了铁三角的关系。三人相识于微时,召
公元前七二三~六四四年.春秋 齐人◎宣化上人于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五日春秋 齐人,与管仲为挚友,成莫逆交。同贾南阳,分金多与管仲,知仲家贫,老母在堂。仲感慨曰:“生吾者父母,知吾者鲍子也。”后仲为公子纠师,鲍为小白师,各为其主,各尽其力。公子纠死,管仲被囚。鲍为齐桓公相,知仲有贤能,推荐于桓公,桓公不
郑庄公(公元前757年-公元前701年),姬姓,郑氏,名寤生,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(公元前743年-公元前701年在位)。克段于鄢庄公即位伊始,武姜(庄公母)便向庄公请求将制地分封给叔段,庄公表示“制”这个地方过于危险,不过除了制地以外,别的地方都可以随便挑选给自己的弟弟段做封地。武姜随后向庄公请求,
介绍段:鲍叔牙(公元前590年-公元前548年)是春秋时期的才子佳人,他以他的聪明才智和仁爱之心为人们树立了"高糊"榜样。作为一个"早起的庄家"和"教育奶爸",鲍叔牙经历了种种"翻车"和"困扰",却坚守着他的"老铁"信念,努力"变天"。在这个"故事里,我们将揭开鲍叔牙的"直男癌"人生,一起领略他对古
公元前643年,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在饥渴与悔恨中去世了,诸公子忙于争位,无人过问,六十七天后,竟然蛆虫都爬出了窗外。一代霸主,困于宠臣;一生奢华,死不葬身,不禁令人哀叹。然而这样悲惨的结局都离不开他宠信的三个佞臣,竖刁、易牙和开方。竖刁竖刁此人是齐桓公的近臣,善于揣摩人的心理,极尽阿谀迎之能事,知道
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的下场是非常凄惨的,是被几个儿子和易牙、竖刁、开方三个小人饿死的。根据史书记载,齐桓公的核心重臣管仲在去世前曾经提醒过齐桓公:不要信任和重用易牙、竖刁、开方这三个小人。可惜的是,对管仲言听计从的齐桓公偏偏没有听管仲的遗言。根据史书记载,管仲当时在齐国的权势和政治影响极大,甚至说管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