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孙无知公元前686年,鲁庄公八年,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!这一年,齐国发生了公孙无知之乱,齐襄公被弑杀,公孙无知篡位自立。仔细阅读《左传》所述的这一段历史,虽然惊心动魄,好像事发偶然,但其实,只有相信这是酝酿已久的阴谋行动,才符合历史的真实。连称、管至父为何会被派遣去葵丘驻守?春秋时期,载于《左
《佐传.僖公五年》战国时,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。宫之奇劝阻虞公说:“虢国,是虞国的外围,虢国灭亡了,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。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。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。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,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?俗话说‘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,嘴唇没了,牙齿就会寒冷’,就如同虞、虢两国互相
虞公,春秋时期虞国最后一位国君,姬姓,虞仲后代,活动于今山西平陆北,公元前655年为晋所灭。周惠王十九年(前658年),晋献公派大夫苟思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,攻占了虢国的下阳。周惠王二十二年(前655年),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道伐虢。虞国大夫宫之奇看出了晋国的阴谋,就对虞公说:“虢国是虞国的外围防线。虢
导语:有人向郑庄公报告,颍考叔是自己人射死的。郑庄公亲自验尸,发现箭头果然是从背后穿心而入。看后,郑庄公十分恼怒,等班师回国之后,郑庄公命令从征所有将士,每一百人拿出一只公猪,每二十五人拿出一条狗和一只鸡,召来巫师诅咒射死颍考叔的人。公孙阏心中有鬼,非常害怕,在巫师诅咒时,只有他神色不定,巫师早已看
上次在探究伯邑考名字时候,很多人在评论区对古人名字里边考理解有误,很多人都说指的是已逝的人。那么这里有必要一起探究一下,古代考字的含义。考的释义这里直接引用文献释义:在甲骨文和金文中,考和老是同一个字 。考字用为年老之义,从商代经西周一直延用至于春秋战国时代。先秦时“考”常用作对父亲的称呼,可以指在
所谓权臣,古时已有定分,国家行政之权,属于君权,只有君行政令,才能在下属及朝野生效,而东周以来,礼崩乐坏,王弱臣强,权势之臣掌握国家军政大权、威胁当朝统治者。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权臣基本都是坏人、奸臣的形象,例如秦朝的赵高,明朝的严嵩、魏忠贤等;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诸如像伊尹、周公旦等也可被称之为权臣,可
春秋初年的郑国,武姜嫁给了郑武公作为他的妻子。她分别生下了两个儿子:庄公和共叔段。出生时,庄公先用脚倒身而出,让母亲武姜十分惊恐,于是取名为寤生。因此,武姜对庄公情感复杂,甚至不喜欢他。相比之下,武姜非常钟爱共叔段,并多次请求郑武公立他为太子,但是郑武公并未同意。等到庄公继位成为郑国君主时,武姜开始
晋国的前身是周朝的诸侯国唐国。传说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,一天叔虞与成王玩耍,成王把一桐叶剪成一个像玉圭的玩具,对叔虞说:我将拿着玉圭封赐你。摄政王周公旦听说这件事,提醒周成王应当言出必行,君子无戏言。周成王八年,唐国发生叛乱,成王平乱后,把唐国封赐给叔虞,后人称唐叔虞。这就是“桐叶封弟”的典故。叔虞励
颍考叔帮助郑庄公挖隧道见母亲,总算是了结了郑庄公的一桩心病。郑庄公也对颍考叔刮目相看,提拔颍考叔当了大夫。颍考叔自此平步青云,春风得意,走上人生巅峰,成为郑庄公的红人。公元前712年,郑国开始大举讨伐许国。颍考叔作为近臣,自然也要随侍在侧。大军在许国都城之下,摆开架势,就要攻城了。颍考叔却与郑庄公另
春秋时,周室衰微,列国争霸。嵩山周围属郑国,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,计划讨伐许国。许国是一个小国,在今河南许昌市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,今嵩山脚下。这件事情在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里有记载。公元前712年五月,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,发派兵车。封地在颍地的一位老将军颍考叔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,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