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蠡(公元前536—公元前448),字少伯,春秋末期楚国宛县(今河南南阳)人,春秋末期越国,古代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经济学家,被后人尊称为商圣、财神。范蠡商圣范蠡,是与谋圣姜子牙(约公元前1156—约公元前1017)、科圣张衡(78—139)、医圣张仲景(生卒年不详)、智圣诸葛亮(181—234)
先从文财神范蠡说起。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和经济学家,他还是我国最早的慈善家,古代商人的鼻祖。范蠡出身贫寒却博学多才,早年帮助勾践振兴越国,勾践成就霸业之后他选择激流勇退,乘小舟遨游于山水之间。后来范蠡曾经三次经商成为巨富,但是他不爱金银财宝,三次巨富,三次散尽家财,人们称赞他:“忠
司马迁在《史记.货殖列传》中记载了专门从事“货殖”活动的杰出人物,什么是货殖呢?简单说就是指经商从中牟利,当然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手工业、农、牧、渔等行业。这些大货殖家都是春秋末期到秦汉以来的大富豪,其中最早上榜的人是范蠡,司马迁说他“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,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”,范蠡的一生三次聚财,
有两个成语大家都耳熟能详:第一个是东施效颦,第二个是卧薪尝胆。东施效颦让我们知道了西施的美,卧薪尝胆让我们知道了勾践的狠。但无论是西施,还是勾践,背后都有同一个男人。他是西施的爱人、勾践的智囊。他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范蠡,人称陶朱公,是中国古代商人的圣祖。“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”,用“旷世之才”来
范蠡为什么被大家称为商圣,财神,从他的传记中可以看到。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借地生财,把那一带人们的经济盘活,哪怕原来是一片荒芜,他都可以做到脚下生金,他到过的地方很快便被五湖四海的人们熟知。在他最后弥留之际,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财神模样的人,挨家挨户给他们发钱,让他们到自己家里和商店拿东西。现在他是大家
范蠡是楚国三户人,三户位于今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水库一带。人称范伯,就是范大。出身贫贱,活到二十岁没找到一份正经工作,楚国的上层贵族们根本不给他这个贱民机会。于是妄自菲薄,自暴自弃,披散了头发装成疯子,在山野中玩行为艺术。平常来往的有两个人,一个叫冯同,一个叫文种。冯同看事情能抓重点,比较精准。范蠡擅
《货殖列传》里,太史公曰:“夫千乘之王,万家之侯,百室之君,尚犹患贫,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!”(国王、诸侯、大夫都尚且害怕贫穷,更何况编列在册的平民呢?)52万字的《史记》,130个风云人物,善终的王侯将相没几个,倒不如做个逍遥自在的富豪。中国历史上的富贾巨商并不少,吕不韦一字千金、张献忠江口沉银、和
王安石于天禧五年(1021年)出生于一个普通地主家庭,早年的王安石,恃才傲物,能文善赋。22岁中进士,27岁被任知县,作了一些政治改革;后来担任舒州通判,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。进入宦途的王安石,看到北宋政治问题的严重性,在开封任三司度支判官时,递交了著名的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》,提出了对政治改革的意见
曾有一个著名学者说过:“一个民族顶礼膜拜的对象,会告诉我们这个民族是个什么样的民族”。确实如此,偶像的身上蕴含了一个民族的设计能力和道德高度,寄托了希望和理想,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面貌,是衡量价值取向的一个标杆。在今天代表着西方文明起源的希腊的著名阿波罗神殿大门上,仍镌刻着一句闻名遐迩的谕示:“认识自己
经商做官是自古以来,就是很多中国老百姓的一个梦想,如果在其中的一个行业能够做到翘楚,已经算是人才。但是在春秋末期的时候,却出现了这样的一位人物,无论是做官还是做商人,他都成为了一个全才,他被评为”忠以保国,智以保身,商以致富”。他就是天下之名仕---范蠡。他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善于用兵,文韬武略,他在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