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平王安石(1021 年 12 月 18 日 - 1086 年 5 月 21 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,出生于官宦家庭,籍贯江西临川。少年时喜吟风弄月,宝元二年(1039 年)父亲去世后,思想发生转变,开始专心钻研学术。庆历二年(1042 年),王安石考中进士第四名,被委派为
一、被夺掉的状元荣冠以王安石的文才,拿个科举状元那是轻轻松松。事实也是如此,考官通过阅卷后,认为王安石的卷子当点为第一,王安石应为新科状元。偏偏宋仁宗却不是很满意,只因为试卷中出现了四个字——孺子其朋。王安石的本意是希望皇帝能够与群臣加深合作,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。但这句话最早是周公辅佐自己的侄子
陶朱公,原名范蠡,春秋战国时代越国人,是越王勾践的谋士,他在帮助越国消灭吴国后,功成隐退,自号陶朱公,经商理财,富甲天下。他把自己的经商理论写成一本书,叫做《陶朱公生意经》或《陶朱公商经》。后世商人尊他为商圣、经营之神。他的经商原则“陶朱公商训”被捧为商人之宝,传扬海外。陶朱公的经商原则包含了经营和
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之后,历史进程也走到了宋朝时期,这个朝代总让人五味杂陈。在我们所学的教科书中,宋朝是进贫积弱的时代,提起来都让人觉得屈辱,尤其是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吊着打的时候,更是心中叹息不止。其实这种印象并不准确,至少说在北宋前期,宋朝并不弱,甚至还可以非常骄傲屹立于世界前排。世界上著
《致富奇书》中,范蠡不足五百字的《养鱼经》说,想要养出大鱼,实现财富的回报,最快也要两年。商圣范蠡:一分钟可读完的致富经,说透陶朱公积累亿万家产的奥秘2500多年前,商圣范蠡借养鱼之法,已经道出积累亿万家产的奥秘。但无论是养牛养羊养鱼,还是种蚕种树种菜,万事万物都需要一个过程。时间是个问题,所以即使
章太炎在《国学讲演录》中评范蠡:“历来承平之世,儒家之术,足以守成;戡乱之时,即须道家,以儒家权谋不足也。凡戡乱之辅佐,如越之范蠡,汉初之张良、陈平,唐肃宗时之李泌,皆有得于老子之道。”也就是说,越国的范蠡,汉初的张良和陈平,还有唐朝的李泌,都奉行老子之道,辅助君王治理国家。而越王勾践在范蠡的辅助下
说宋朝的历史,无论如何都是绕不过去王安石的,因为从文学上来说,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,从政治上来说,人家曾经高居宰相,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变法,使北宋的风气大变。读历史时间长了就会发现,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,都必然饱受争议,无论你有多么大的本事,想做点轰轰烈烈的事,就一定会承受着一般人承受不了的压力。图一
范蠡,春秋末期政治家、军事家、谋略家、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,布衣出身。前半生从政,将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辅佐成春秋五霸之一。后来弃政从商,富可敌国,被后人尊称为“商圣”。他乐善好施,散尽家财救济流离百姓,被后人尊称为“文财神”。他与天下第一美女西施泛舟太湖,白头终老。妥妥的人生大赢家啊。今天讨论的重点是
范蠡(公元前536—公元前448),字少伯,春秋末期楚国宛县(今河南南阳)人,春秋末期越国,古代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经济学家,被后人尊称为商圣、财神。范蠡商圣范蠡,是与谋圣姜子牙(约公元前1156—约公元前1017)、科圣张衡(78—139)、医圣张仲景(生卒年不详)、智圣诸葛亮(181—234)
先从文财神范蠡说起。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和经济学家,他还是我国最早的慈善家,古代商人的鼻祖。范蠡出身贫寒却博学多才,早年帮助勾践振兴越国,勾践成就霸业之后他选择激流勇退,乘小舟遨游于山水之间。后来范蠡曾经三次经商成为巨富,但是他不爱金银财宝,三次巨富,三次散尽家财,人们称赞他:“忠